020-34371477

020-34385911

13316087099

15815815407

死亡教育:怎样是真正的活着?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发布时间:2022-12-05 18:42:53    点击:514
分享到:

生命的最后一课必定是衰老和死亡。然而,死亡教育一直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一块,我们总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迎接新生命,却很习惯对生命将走向结束而闭口不谈。

“这些病人都早已知道自己病入膏肓,然而他们,连同他们的家人,都没有为最后的阶段做好准备。”

这句话让我破防了。

距离爷爷去世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对于我而言,最大的缺憾,就是没能够和爷爷好好告别。

爷爷是癌症晚期,全家人都没告诉他真相,咨询多位医生后,我们了解到,治疗反而徒增病人的痛苦,甚至还可能更早离开。

我们一方面,担心犯下延长病人痛苦的错误,另一方面,害怕因为自己的预判失误,没有足够长地保持病人的生命。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我们选择了放弃治疗。

我们对爷爷说了善意的谎言,让他安心休养。很欣慰的是爷爷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也没有受过癌痛,去世前两天,还独自坐公交去镇上了。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在家摔了一跤后不到两天,爷爷就走了。

爷爷的离开让我感到难以接受、无比伤痛的同时,更是非常遗憾和自责,甚至质疑自己:当初瞒着爷爷的病情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剥夺了爷爷自己从容地处理人生终点之事的权利?我们真的了解爷爷的需要吗?

人们大多因为忌讳总是避开讨论和思考疾病和死亡,以致在必须面对时而惊慌失措。

而往往是在经历重要他人的离开时,才会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生与死?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哈佛医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在他的《最好的告别》一书中,通过自己在行医生涯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死亡的思考,提出了该怎样正确面对生死。

一.认识衰老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是如何衰老的?

研究表明,人之所以会变老,是因为随机损耗的结果。

一个衰老的过程就是一个身体崩溃的过程,如果要很形象地画出一个曲线来表示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可以一直处于平稳的直线,但到了七八十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然后就会突然有一天,啪的一下,急速下降。

衰老是一个突发事件,一个老年人可能会一直看着很健康、很好,即使到了70多岁还好好活着,但一旦遇到了一点小问题或者意外,他就会快速地下滑。

书中还提到了老人疾病常识:比如,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老人面临的真正威胁是跌倒,因为跌倒导致髋关节骨折。世界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老人都是因为摔了一跤离世的。

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怎样才是真正的活着?

健康专业人员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功能。如果在没有他人帮助下不能完成“八大日常生活功能”:如厕、进食、穿衣、洗浴、整容、下床、离开座椅、行走,那么你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不能完成“八大日常生活独立活动”:自行购物、做饭、清理房间、洗衣服、服药、打电话、独立旅行、处理财务,那么你就缺少安全独自生活的能力。

我们总有一天,会无法胜任这些在现在看来十分简单的任务。

变老的过程,就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

我们会亲自经历失能、失明、失智,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品质逐渐下滑,最后滑向深渊。

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是什么使生活值得过下去?

答案是:简单的愉悦和自主有意义的生活。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学会从简单的愉悦中寻求慰藉——友情、日常的例行公事、好食物的味道,以及阳光照在脸上的那种温暖。

怎样才是自主有意义的生活?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可以做我们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按照与自己个性和忠诚的方式,塑造自己生活的自由。

我们一直在说最好的告别,很多人或许一直在想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可以拥有对生命的掌控能力,有尊严地跟这个世界告别。

三.面对患病的亲人,到底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指出:当一个人大限将至时,家人应该做的二种正确选择:那就是尽力治疗和善终护理。

对于重病患者来说,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还要考虑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并尽量满足病人的内心需求,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尊重。

当然,对于通过治疗可以挽回生命的,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尽力治疗;而对于危重病人,特别是需要上各种器械才能延长生命的,最好就不要治疗了。因为,过度治疗不仅徒增病人痛苦,可能连和亲人最后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选择放弃治疗,有家人陪在病人身边,不仅能给他们最大的安慰,还可以让病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患者平静、安祥地离开这个世界,不仅是对患者,也是对亲人的最大慰藉。

阿图的父亲也是一名成功的医生,对于疾病有着客观的认识。当父亲进入了癌症晚期,阿图医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和身为病人的父亲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的主题是一个临终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阿图医生的这次谈话中,阿图医生和父亲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善终并不是关于如何好好接受死亡的话题,而是关于如何好好走完生命的全程,他们心里很清楚,死在医院里的患者,往往都会在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承受着大量的治疗和痛苦。

所以在积极治疗之外,医生还可以给其他选择,也就是仅仅给予一些减轻痛苦的治疗,让病人有尊严地死亡。

阿图医生的父亲在经过思考之后,最终也选择了这种方式,在那天下午,他仔细地看了家里孩子的照片,看了自己的每一个亲人,然后便陷入昏迷,几个小时候之后他停止了呼吸,他的儿子和妻子都在他的身边。

四.最终的告别

“告别”这个词和“离别”一样往往充满感伤,而人生中生离死别的“永别”,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和面对。

我们该如何好好与亲人做好“最终的告别”呢? 心理咨询师指出以下几点:

1.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他的关注点已经更多变成了如何避免痛苦,加强和亲人及朋友的联系,担心自己死后爱的人如何生活,以及能够在生命终结之时,完成未能完成的愿望,哪怕这个愿望非常简单。

也许,若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勇敢一些,好好地和爷爷交流,表达我对爷爷的爱与不舍,了解爷爷有哪些未完成的心愿,有哪些最想见的人,最想做的事,并帮助爷爷去实现。我想,爷爷一定想和这个世界做好最后的告别,我会引导爷爷用体面、优雅、有尊严的方式,和爱的人说再见。

2.多陪伴

在病人清醒时多花时间去陪伴他(她),并多与病人互动,比如一起看家庭相册、视频,和病人讲以前的家庭趣事。

3.多表达

家人可以经常与病人保持对话,并经常解释自己正在做的事。家人也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内心话,对即将离世的病人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等。

“感谢”即将离世的家人曾经支撑过、参与过你的生命;说声“对不起”,对于过去的恩怨好好地和解,说句“我爱你”,圆满你们之间此生的缘分。

4. 即使病人已昏迷了,仍可以感知到你的好好告别

听力通常是最后消失的知觉,病人即将离世时,其实会很挂念、不舍家人,但是因为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无法表达情感,所以这时若家人能温柔坚定地好好和病人告别,不但可以让病人放心离世,家人在病人面前允诺“全家都会好好照顾自己”,不会让其担心,这份要好好活下去的责任感也会带给全家人力量。

对于至亲的人,离去,我们这一生终究会经历。认识生与死,尊重生命,好好告别,才不留下遗憾。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心理咨询:别让临终陪护者成为陪葬者

东航坠机,生离死别猝不及防,如何应对急性心理创伤?

死亡教育,你会如何跟孩子聊死亡这件事情?

亲人离世后,我们应该如何走出来?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