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4371477

020-34385911

13316087099

15815815407

面对叛逆冲动,对父母充满攻击性的孩子,家长能做到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02 11:15:38    点击:460
分享到:

“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温尼科特

上网一搜“青春期”、“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类似这些的关键词,我们会看到有成百上千位家长在寻求帮助。家长们职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与亲子也僵着,自己尝试过各种方法,但都没用。

在家长的描述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弥漫着的焦灼与担忧,愤怒又无奈的感受,也可以看到家长各种苦口婆心地劝、或是威逼利诱,但就是不起效。而孩子呢,始终是一幅叛逆、不服管教的模样。

其实,很多父母都清楚,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爱跟家长对着干,也知道应该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ta。甚至对于那些家里孩子已经生病了的父母,更是学了不少青少年心理知识,上了不少亲子沟通的心理学网课,但往往一到真实的生活里就用不上了。

一位家长描述了他生活中的一个情景:抑郁休学的孩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游戏。每次我要去敲门叫他出来吃饭时,站在门口就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游戏声。听着这些声音,我心里真的是又急,又气,又担心。这时候,学的那些什么无条件积极关注啊、不带敌意的坚决啊、温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全都忘到脑后了。我只能让自己深呼吸,努力把心里翻涌的烦躁压下去,礼貌克制地敲了敲门,尽量面带微笑地说“饭做好啦,出来吃饭了”,然后听着他敷衍地说知道了。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你到底打算玩到什么时候!你还是一个学生,好好学习,去学校不是你的义务吗?!你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肯滚回学校去!”

是的,尽管家长们努力地想做到理解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自己就是没办法做到完全理解孩子,也没办法把自己的期待放下;并且,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围着这两个核心问题:“我的地盘,我要自己说了算!”;“我要比我的父母强!”。为了达到这两点,他们会控制不住地“叛逆”,对父母发起各种攻击,甚至作出一些没底线的瞎操作。

青春期,说白了就是孩子与父母的一场战争。孩子成长到有一定力量了,ta需要去划定自己的地盘,去与父母分离,去跟一些东西抗争、碰撞。在这场战争中,孩子是披肩挂帅的将军,急需找到一个对手,来证明ta是自己,证明自己有不遵从任何人意志的可能性。而父母面对这场战争,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关系到孩子能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什么。

有的父母选择不战而逃。面对孩子的各种攻击,选择视而不见,不管孩子在家里怎么跳怎么闹,都保持沉默,然后责怪另一半“你怎么教育孩子的!”;或是逃进工作中,只会跟孩子说“我赚钱那么辛苦,你能不能懂事一点!”;或是掩耳盗铃,只跟孩子谈学习,其余一律不管。

有的则直接举起白旗。一些开朗的父母会发现,即使自己说了“没有强迫你的意思,只是提一个建议,学xx将来可能对你有帮助。当然,做不做在于你自己”类似这样的话,但孩子依旧感到不忿。当然,能这样说的父母有着充分宽广的胸怀,没有强迫孩子完全服从,仅仅是提供一个建议,孩子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方式也确实能让父母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展开良好的沟通。但是,他们也会发现孩子并没有因此便变得乖巧懂事,依旧会选择让父母失望的选项。

而其实,这些父母的态度,更多是的对这场战争的逃避。无论是忽略孩子的各种攻击,还是直接放弃与孩子的抵抗,都让孩子发起的进攻变成了无效的。就像是孩子拼尽全力往看上去很坚固的城墙扔出球,但结果却像是投进棉花里一般,软绵绵的,也没有任何回击。

弃城而逃的家长,让孩子看似是获得胜利了,但攻下来的却是一座空城,空空荡荡的,而自己徒有将军的名号罢了。而孩子面对高举白旗的“敌人”,也是难以信任,依旧想要试探,“真的吗?由我自己决定吗?”;敏感的孩子,其实一眼就能看穿父母的心思。看似完全交出选择权的背后其实还是藏着某种倾向性:还是希望孩子能学这个,而不是学那个;孩子依然能从父母身上嗅到某种偏好的气味,“这样”才最好,而“那样”最好不要。就像上面那个家长,竭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表现出一幅好说话的样子,孩子就不能感受到家长真正的情绪吗?不过是再做出一些挑战底线的行为,看看父母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发火罢了。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对呢?也许,怎么做都不对。因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需要的便是与他们生命中的“权威”进行辩论、争斗,需要的是“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确认了自我意志,“我的决定是出于我的意志,而不是作为承载父辈期望的容器而活”。所以,在这个时期,无论父母怎么做,都会是孩子的“反方”。

因此,面对孩子的进攻,父母能做的,或许只有尽可能地接住这些攻击,然后,让自己存活下来。直面碰撞,在碰撞中寻找关系的弹性。

电视剧《摇滚狂花》中便呈现出了“另类”的亲子关系下“硬核”的成长解法。不像以往影视作品中强调的中式内敛情感或是代际关系冲突与和解的叙事,剧中的亲子关系可以说是

母亲彭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年女性,女儿白天则是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女。两人之间可以说是互为“死对头”,没有母慈子孝,只有鸡飞蛋打。看对方不爽,一言不合堵锁眼、换门锁、扔对方衣服都是常规操作;放火烧卧室、在酒里下安眠药、推向行车道、推进河里等“致死”行为,让观众不禁发问:这俩究竟是母女还是仇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彭莱与白天之间并没有拘泥于母女关系,而是个体之间的冲突与碰撞。而相互对抗的过程中,达成彼此疗愈,也激发出更多自我,实现价值觉醒。遭遇理想破灭的彭莱本早已自甘堕落,但在得知女儿可能怀孕后,被激发了另一种形式的刚毅人格;而原本因为弹琴没天赋被乐队开除的白天,在听了母亲漫不经心中弹了一段惊艳的bass slap后,也重新激发出斗志。努力对抗着的两个人,实际上互为镜像人物又联结紧密,看似是彼此人生中的反面,却又是帮助对方更深刻了解与激发自己本我的一面镜子。碰撞、抗争也并不是那么糟糕。当然,现实中寻常的亲子之间自然不会像剧中一般有如此激进的行为,但亲子矛盾却是一样存在的。孩子感到不被父母理解,不受支持,委屈愤怒;而父母觉得自己的付出没能得到回报,好意被曲解,对孩子满腹抱怨。一个家庭中,亲子矛盾根本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孩子要抵抗、争执、攻击父母,相互的指责与曲解......都是正常家庭发展过程的一些阶段。

在这个碰撞阶段,会很痛,这是不可避免的。经由这些碰撞、冲突,双方都会了解对方的底线和行事方法。父母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无所谓”背后还是有着期待的,也体会到了孩子想成为自己的力量有多强大,最终放下孩子,也放过了自己。而孩子也在父母的坚持和退让中找到了自我的边界,既不是绝对的自我,也不会没有了自我。

寄语: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麦家《致儿子的信》)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宋倩:多少中国式父母的小欢喜,毁在了控制欲里

青春期心理咨询:叛逆,还是情绪障碍?

大学生厌学怎么办?女儿要退学怎么办?

李建学:孩子厌学,整天沉迷手机,网络成瘾,怎么办?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