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亲密关系困境:“捂不热”的伴侣
当你有一个“捂不热”的伴侣,他能把一切“亲密关系”都变成“假性亲密”。
那么这种时候,你做出的努力,不仅很难有收效,而且挫败感会让你心生怨气。
这样的夫妻组合往往是“焦虑型”的妻子+“回避型”的丈夫。
焦虑型的妻子总希望对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特别需要感情里的确定感,渴望拥有非常亲密和依赖的关系,受不了忽冷忽热、不被重视,一旦感受到一点的不爱就异常焦虑,迫切想找对方验证;
而回避型的丈夫习惯自己一个人消化情绪,讨厌被强势对待,不想面对冲突和争吵,希望有独处的空间,虽然渴望被爱但并不希望总被对方黏着,对伴侣有一种无意识的疏离感,讨厌麻烦的人和事。
02
什么是「追逃模式」
起初,回避型的人会被焦虑型的充沛感情吸引,焦虑型的人则会爱上回避型的稳定和独立,这都是他们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所以会特别渴望在爱情中获得。
但在一起后,鸡飞狗跳的琐碎里,原来吸引彼此的“差异”遇到 原生家庭的“依恋模式”,固有的情感模式和新的情感模式产生矛盾:
焦虑型人会不停地追着对方验证你爱不爱我,而逃避型的人会觉得压抑,想要逃跑,于是就进入了「追逃模式」。
“追逃模式”在心理学上被视为婚姻的“癌症”。
在婚姻咨询中,很大一部分夫妻矛盾就在于焦虑型不断地“逼”,回避型不断地“逃”,从而引发婚姻的崩溃分离。
03
「追逃模式」的核心
追逃模式的核心其实是我们在关系中极为重视的两种利益。
一种是关系品质,就是你还爱不爱我。
一种是自我品质,就是我还能不能做自己。
每个人都在感情中各有“侧重点”。
有的人更在乎“你爱不爱我”那就往往成了“追逐方”;而那些更在乎“自我尊严”的人,往往成了“逃避方”。
一旦关系遇到了问题,大家都被各自的“心魔”掌控,就开始了感情的“恶性循环”。
04
焦虑与回避该如何相处?
一、要想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就要先解除「追逃模式」。
我们需要了解确认自己和伴侣的依恋模式。
如果你是焦虑型,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你要知道:
(1) TA的童年是被忽视的,内心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2) TA的逃避,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本能地害怕;
(3) TA非常害怕吵架;
(4) TA渴望被你认可;
(5) TA不敢说出自己的需求,也不敢回应你的需求;
(6) TA需要你给TA足够的个人空间去喘息。
如此,焦虑型的伴侣也就会理解,伴侣回避我,不是因为不爱,而是TA也“无能为力”,我们需要彼此扶持。
如果你是回避型,你的伴侣是焦虑型,你要知道:
(1) TA的童年是非常焦虑,没有安全感的;
(2) TA粘你、逼你的各种“作”其实只是为了吸引你的关注;
(3) TA非常害怕你不回应;
(4) TA非常渴望和你沟通;
(5) TA希望你多多表达爱;
(6) TA并不想给你压力,TA只是很想确认“你到底爱不爱”。
如此,回避型的伴侣也就会理解,伴侣之所以“作”,不是因为 不爱,而是TA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需要爱的救赎。
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会踩到对方的死穴。
对于焦虑的妻子来说,要认识到回避的丈夫并不是不爱你,而对他来说,如果你不给他一个修复自己的空间,他的世界可能会瓦解;
而回避的丈夫也要意识到,如果你不告诉妻子你需要独处一会儿,对方恰恰要把你的空间摧毁。
了解到彼此的需要,夫妻间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模式作出一个调整:
面对回避型的丈夫,焦虑型的妻子需要放慢语速、增强觉察。在他需要安静的时刻,不要太着急,先转移注意力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当他们感觉到安全了,他自然会说出自己的需要。
面对焦虑的妻子,回避型的丈夫需要挑战自己的恐惧,告诉对方:我现在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安静一下,一个小时以后会和你谈谈。
如果双方都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你们就成功地在你们的关系中创造了两种交流模式:独处和沟通。这将会为你们的关系的转机,使婚姻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彼此的关系安全到一定程度,回避型丈夫可以相信焦虑的妻子不会伤害他,他可能会把很多东西告诉她。那是亲密关系深入发展的标志。
三、自我认识与觉察,并学会表达、澄清。
无论是焦虑型还是回避型,他们都需要觉察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
焦虑型依恋人士,在幼时从父母或养育者那里得到的回应是不稳定的,比如父母有时候关心孩子、有时候又不在乎孩子,对于孩子做的同一件事,有时父母会哄她有时又批评她,让孩子非常困惑、不安。所以她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安全感,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倘若妈妈没有及时、稳定地回应,她无法确认自己是安全的,这时候,就会产生焦虑,迫切需要妈妈的安慰,于是会哭闹不止,想要通过自己的吵闹来获取妈妈的关注。
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也习惯用愤怒、依赖和控制的方式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她们真实的诉求。
所以焦虑型依恋人士,需要更多地去察觉自己真实的情绪,因为伴侣不了解你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的时候,也就无法用能够安抚你的方式回应你。
回避型依恋者,在早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父母疏离而冷漠,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么孩子就把这种依恋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会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回避型依恋者也往往压抑了自己情感的需求,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先去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应付对方。
四、先学会爱自己,再引导伴侣来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和伴侣的关系、人际的关系、社会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1) 学会更爱自己。比如培养自己的爱好、和闺蜜约会,为自己买份期待了很久的礼物,去看场欢喜的电影,等等,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需求,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2) 伴侣无奈“逃避”的时候,选择尊重。给伴侣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努力放下自己期待回应的心,等TA调整后主动来联系你,TA自己完成了“自洽”的环节,会更愿意来与你继续沟通。
(3) 当你放下患得患失的心,当伴侣能从“逃避”中稍微“独立”出来时,再积极回应、正面反馈。
五、寻找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长期存在追逃关系且无法解决的话,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除了可以建立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之外,也会帮你看到依恋类型建立的根源,通过了解不同的依恋类型,可以促进双方更懂彼此真实的需求,帮助自己的亲密关系更上一层楼。
“追逃”的心理干预
[EFT-情绪取向治疗]是现下治疗效果显著且应用广泛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治疗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降低阶段
其中降低阶段指的是降低交流中的冲突,双方停止交流中的负向互动,探究对方隐藏在表达方式下的情绪和需求,属于评估期,同时也是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
(2)交换位置
交换位置阶段是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双方通过新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需求,并且回应对方,达到指责者态度软化和双方亲密度提升的效果,双方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3)巩固
巩固阶段则是问题解决阶段,双方通过交换位置阶段学习的回应方法去解决问题,建立新的情感联结,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未来问题再生。追逃双方能够在EFT治疗师的帮助下基于新的互动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达到增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目的,从而改善双方关系。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温馨提醒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