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4371477

020-34385911

13316087099

15815815407

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

发布时间:2022-08-15 19:26:56    点击:607
分享到:

  贴标签,很符合现在人们求快、求新的语言消费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标签是把一个人的核心属性提炼出来,并展示给他人,帮助他人更好地辨识自己,有助于快速建立关系,寻找到同类的交际圈。标签说到底,是人脑为了节省认知资源的一种策略。如果我们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人,那么使用标签,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更好地记住他们,节省认知资源的同时也方便了下次提取。

  而对于我们自己,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能快速记住自己,了解自己,还是我们对自我的一个探索过程。近几年来,各种人格测试在网络上大为流行,特别是前阵子的MBTI职业人格测试。相对专业且详细的评估报告,也让人较为信服;于是,人们通过这些测试了解到自身所属的性格类型。而无论每个人对于结果的态度如何,在这过程中,其实都是在对自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层面的探索:性格的内外倾呀、更加注重直觉还是遵循思维、是理性偏多还是感性偏多……这些都帮助了我们给自己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同时也让我们知晓了自己尚未探索的自我部分,激发对自我的好奇心。

  标签,方便了让别人记住自己,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但过度的标签化,会简化我们的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把特殊当做一般,把细节论定为全貌。标签,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01 标签,可能会让我们陷入“自证预言”

  对于标签,无论是别人给我们自己贴的还是我们给自己贴的,它对于我们的影响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被别人贴上“花瓶”标签的张曼玉,不甘于此,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戛纳影后,摆脱了“花瓶”标签;虽然很多人在网上自嘲是“咸鱼”,但在现实中该奋斗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奋斗,积极向上。

  对于自我稳定的人来说,标签仅仅是个参考,不会过度相信;而对于自我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来说,标签则好像一个救命符号,帮助自我稳定下来,但也有可能让自己囿于其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么说,“啊,或许因为我是悲观主义者吧,感觉自己未来都是灰色的。”、“哎呀,我可能这样子说会让你觉得受伤,但我是直男思维,不会说话啦”、“我是个焦虑的虎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自己压力也大”、“作为社恐,我休息时间都不出门的”……这些话听起来,好像他们在“配合”着自己身上的那个标签来作出反应。

  这其实与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后,我们狐潜移默化地做出自我形象管理,不自觉地去扮演标签内的角色,固化标签。身于标签中,并用自己的想法、行为模式、情绪反应去证明这个标签。

  02 给关系贴标签

  康德曾说过“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在建立一段新的关系的时候,难免会对这段关系有困惑,所以我们会从先前的经验中取经,来尝试定义这段新关系,也就是去给这段关系贴标签。这个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关系中的困惑,看到彼此在这段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影响着关系的发展。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关注越来越多,也了解了什么会影响亲密关系,清楚自己及对方各自的依恋类型。诚然,了解彼此在这段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彼此的依恋类型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去明白关系中的一些冲突的形成原因,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但如果给关系定型了,忽略了彼此关系的发展性,双方的可能性,未免过于照本宣科,刻板了。

  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现在的恋爱经历:最近在跟男友闹分手。我觉得我男朋友是回避型依恋的人,每次发消息给他都要好久才回,回也是常常在深夜回,那个时间段谁还会在看手机;周末约他出来也说工作忙,只能一起吃个晚饭。我是个有点焦虑型依恋的人,他这样子真的很难给我安全感,我想粘他,却总被他推开。唉,像我这样的焦虑型依恋人格真的很难跟这些回避型依恋的人交往。唉,分手就分手吧,反正我们这样的依恋类型都很难谈恋爱的。

  不清楚这位网友的男友是否真的像她描述的一样,还是另有隐言。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描述中,她频繁地提及自己及男友的依恋类型,仿佛他们恋情的不顺,是因为彼此的依恋类型,自己无力改变。让人感觉他们的关系,像是被彼此的依恋类型困住了。把男友完全定义为回避型依恋,自己定义为焦虑型依恋,彼此再也无法从这些标签中翻身,而他们的关系好像注定要结束。

  去给伴侣、关系贴标签后,便容易在相处时,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看,TA就是这种人一点也没错。对于彼此的关系,也局限在定下的标签,认定为死局,不去考虑探索更多可能性。

  03 标签是单面的,人是多面的

  标签化后,自己好像就只有这一面,而看不到自己的其他方面。说自己是回避依恋型人格,便只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疏离冷漠,却忽略了自己曾想要靠近某人的时刻,忽略了曾在关系中有过的美好体验。

  单面的自己,不是完整的自己:

  我们可以有“咸鱼”的一面,也可以有新时代新青年的一面;

  我们可以有“社恐”的一面,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个“社牛”;

  我们可以是回避依恋,也可以在关系中渴望爱;

  我们可以是对外界高敏感,也可以同时很从容豁达;

  ……

  “贴标签”,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了,其实是很危险的。它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好奇心,无法看到内在的矛盾、复杂和多样。而正是这些不同、看似冲突的部分,才组成了我们完整的自己

  “人,永远不要对自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们的一生,本就是不断构建和整合自我的一生。”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现代年轻人爱“摆烂”,背后是怎样的心理?

心理咨询:自己给自己挖坑——自我设障

虽然很贵,但我还是坚持了心理咨询

接纳自己的平凡:你不优秀,也没关系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